等待处理…

祖地密码(三章)

许文舟(云南)
2023年06月02日

孙思邈

在百草里,他梳理出惊天动地的秘方。采集虹霓,炙烤厚朴,最后是淇水汤汤里,煮熟想要的药性。

他甚至用到了龙角与雷楔,行将入土的露水与晨风里的和煦。他把一座青山翻过数遍,比对着安神的良方,甄别出悬疑的药引。

人与宿疾无休止的撕扯,他抓住了救命的草。有的化灰入药,有的烹煎煮熬。从深渊里打捞生的希望,在痛苦中分辨体热性寒。把脉惶惑,最终是一份执着,让人间的杂树生花,成为健康的良伴。

他常在一个劳冷气逆的山洞,编排《千金药方》。最早入药的芦苇,喋喋不休的煮沸里,有《诗经》里情歌的小样。

给浮世清热化痰,还是治不了人间的孽障。给诗人除湿开郁、为穷人祛风散寒。而他,却学茯苓内敛,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”

婉拒了隋文帝的好意,借一棵草,体味世间疾苦。一生没给自己把过脉,他清楚,善良与爱,是最好的单方。

针扎俗世,跌宕初啼不安的声线。精炼的膏药,掩埋了跋山涉水的苦旅。上峨嵋山,下江州,隐居不是嫌世态炎凉,而是籍此分辨乱世的脉相。偶尔放牧鹿鸣,水煮青梅。把苤苜,移到梅花落过的后庭。

找一座青山,做起临床。白首之年,未尝释卷。

黄河古陶

用来盛水的古陶,时时处于干渴中。碗壁的皲裂,像一把把游走的泥刀。劈山为鼎、削泥为尊,古陶有黄河水浇筑的胸肌。

二十多道工序,便把低到尘埃的时序,焙烧为铁律。将诸神请到一口水面前,痛饮人世的宿疾。有些陶能发声,力透纸背,却留在了软暖的心窝。

交给炉火,泥土便有了火的性格,斟酒,盛饭,舀一碗茶祭奠。祖传的技艺,沿着黄河的线索,可以理出水与土诸多隐喻。

直到一只古陶被打碎了,才知道做一块土坯,居然有不小的门槛。黄河水转身离去,就把一些古陶掩埋。固化的花朵,败落在岁月的哑口无言。

浮雕与镂空,还原立体的生活场景。红与黑经过焙烧,还原了一个村庄生活的缤纷。

那只九龙大陶瓶,在一间普通的窑里诞生。它回归历史,又常常让现实抚摸与惦记。那种坐姿,模仿了三山五岳的样子,始终萦绕一块土坯正常呼吸。淋漓的烈火,作为封面,肯定蕴藏着华夏最初的元气。

沉睡在地下的泥土,变成品相极佳的器皿。人们饮酒喝茶,顺便就把古老的文明抚摸了一遍。

卫国故城

在朝403年,城池一渡贴金粉银,等级的阶梯,爬满枯枝败叶。有说皇上玩鹤丧志,不恤朝政,终归为屠刀之下,留不住寸草。夯土密不透风,还是有消息说,故城上演过康叔与武公盛世。

420万平米,盛放过西周与春秋,甚至战国与汉代。板眼,那是民工的一双双眼睛,偷窥过战国的王室与汉代的寝宫。伐纣后的武王,又将这些本来不宽裕的面积,进行分封。各自治铁,锻箭,或做骨笛。

那些睡相很差的石头,尚且活着的泥土,被时间一遍遍涂绿,再灰暗下去。化石的牛哞,成精的蝉嘶。一条河流轻松地就将,不可一世的朝廷,拖入时间的潮头。

四下溃散的车辙,惊到了低头吃草的马匹,候客的酒旗,贩卖人间烟火的小摊。风是点兵的高手,揭露了头顶的乌云。侧身的城门,礼让着黄昏。

满目是占山为王的野草,城池的户籍都交还历史。流落民间的,是卸掉花冠的奏折,变成了随时可以易弦更张的进退。

怕就怕想说的,还藏在心里。鼓角相闻,频繁的战报,故弄玄虚。可惜了正准备出窑的陶器,完好或残缺,都是命运。

作为城池,只剩些陶盘、陶盆、绳纹板瓦,五谷四下溃散,在淇河两岸,听命于节气与物候。走进城池,一街呼啸的北风,塞满历史的只言片语。春风冷落亭台,黄沙覆盖楼阁,只有夕阳有逆风而行的样子。

伐殷战将的墓穴,夯层清晰,矮足粗绳纹鬲里,积攒着浊泪与唇红。那些作坊放置着,治铁的炉火烧过的夜晚。牛猪的骨骼,锯痕清晰,它们以石头的一个面,留下证据。

作者简介:许文舟,中国作协会员,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理事。

上篇:兴安岭的敬畏遍地丛生(三章)
下篇:触角向内(三章)
分享到

© 安庆广播电视报

↑ TOP


http://paper.achizhou.com/Content/weixinlogo.png
安庆广播电视报
http://paper.achizhou.com/content/2023-06/02/002605.html
安庆广播电视报电子版